已經N年沒有上來這裡了,blogger時代在我國高中的時候很盛行,到了大一的時候還偶爾會寫,但後來看見以前那些慘不忍睹的文字,就把所有的文字刪掉了。這裡已經很久了,大概從2008年開始經營,第一篇文章是國中的時候和國樂團一起上雲頂比賽的流水賬,還記得上去幾天就分了幾個段落來記錄。關於刪掉文章這件事,或多或少還是有點可惜,記憶越來越是靠不住,最近的日子裡失去規律,有時候早上起床都要看看使用手機的時間來確認自己前一個晚上的入睡時間,更何況是十幾年前的事情。
前一段時間把IG小賬關掉,以為不再需要這樣的一個地方,才發現文字才是最適合自己表述的形式,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以操控所有的時空間,可以把所有話說得更為完整,可以共時發聲,眾聲喧嘩。當然我沒能運用自如,只求把話說清楚。對關注的朋友也好,不像IG貼文必定得要點讚,或是必須停下給我拍拍,即便我渴望,但實在不想給人添麻煩,剩下的那些都該輪到我自己來面對了。
小紅花不知名,在馬來西亞是蠻常見的一種花,花蕊可以吸食花蜜,雖然印象中吸食後並沒有太濃郁的味道,有點像是礦泉水,但味道沒礦泉水那麼化學。照片是在外婆家拍的,大概是2010年的時候,手機應該就是Sony Errison的Aino,畢竟我也沒換過幾支新手機。後來外婆在2011年末離開,然後外婆家就再也回不去了,這朵紅花算是唯一的見證,原檔我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還好把文章刪掉,沒有把整個網站都刪掉,感謝過去的自己。
大頭貼是其畫的,我都叫他歐拉斯其,那是他留下來給我比較具體的事物,可能還有其他,但我不記得了。其在2018離開,那是剛好是九合一大選,我逼著自己流眼淚,好像要哭一下,我們之間的情感才是真的存在。在那之前,其實也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絡了,但其在我生命中有著和重要的位置,如果我的那段時候是一篇成長小說,那他至少扮演著部分引導者的角色,引導我趨近文學。、
網址的話,不曉馬來文的人大概是看不懂,曉馬來文的人也只能大概懂。Burung di tepi sungai ara翻譯過來就是「在新的江邊/河邊/溪邊的鳥」,也就是我的網名,江邊一直鳥,而多了「新的」(Ara),那是因為我家就在Sungai Ara,中譯就是新港,翻譯果然是一門學問。台灣好多地方也有新港,騎在新竹街道上也可以看見「新港」烙印在一些交通工具上,而最有印象的就是在花蓮換宿的時候,某條街大概就叫做新港。
為什麼要重啟這裡,大概就是需要一個不太公開,但又能好好說話的地方。上次暴怒在臉書發了一篇情緒文,獲得了兩百多人的關注以及好多同儕甚至師長輩來關心,實在有點太多,太多指的不是關心,而是整個形式起來,自己做得太多,寫得太兇,但那時候我好多了,比起所謂不正常的日子裡。後來花了時間梳理馬來西亞網紅的事情,那時候倒是希望觸及率高一些,希望可以掌握一些話語權,但又怕說這樣的討論在師長輩面前根本一文不值,終究還是藏起來了。
那這裡就是既可以碎碎唸,又可以作為時事發表意見的地方,連結自然會嵌在IG和FB個人首頁上,看見自然就看見,看不見也就罷了,更新的時候,大概還是會摯友功能提醒一下,畢竟寫來不是自己看而已,你不用真的給我拍拍,但可以來看看我的碎碎唸,不用拍怕不用安撫,看了可以當做沒看的,若無其事的,不用那麼壓力,我在意但也沒有很在意。
五四作為重啟Blogger的日子也挺好的,大概就先這樣,關於結尾,我還是不是很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